社保,社保,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但總感覺是花自己的錢給別人上保險。 以我打工的第一站深圳為例,作為數(shù)一數(shù)二的超級流動城市,其中以廣東其他城市、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廣西等為主,改革開放31年,從無到有,從小漁村到國內(nèi)第四大城市,目前有深圳戶口的不過300萬,流動人口800+萬,流動人口本地戶口化每年10萬,按這樣的速度,至少50年以后,深圳才算得上是千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沒有這樣龐大的外來務工者,深圳就是一座空城,何來深圳速度,何來資本俯視全國! 外來打工者在深圳累計工作15年的幾率有多少,真正能夠在深圳本地養(yǎng)老的又有多少?社保真的有那么保險嗎? 深戶與非深戶的區(qū)別:①繳費基數(shù):深圳市2008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621元,深戶最低按該金額的60%,即2172元計算,非深戶最低按市最低工資標準1000元計算(特區(qū)內(nèi)外還區(qū)別對待),雖然最高都按3621元的300%計算,但用人單位對被雇傭者的社保繳費基本上都按最低標準;②繳費比例:單位替深戶繳納的金額是非深戶的兩倍多,還不算上替深戶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其中,醫(yī)療保險的差異最為明顯; 作為一名普通來深工作的“外籍人士”(此外籍非彼外籍),一年自己掏腰包交保險(因失業(yè)、工傷、生育保險繳納金額較小,不予考慮)1050元,單位替咱交1550元,這些錢進了社保局,就只有自己交的部分能夠自由支配,單位交的部分咱取不出,也無從受益,離退休還有幾十年,交滿15年,咱又不是深圳的,還想在其他城市轉(zhuǎn)一轉(zhuǎn)呢,養(yǎng)老咱是享受不了了,再者,咱又不生啥大病,小打小鬧的病自己克服一下就Ok了,實在扛不住就到藥房買點藥,住院醫(yī)療什么的就用不著了,所以說,單位交的那部分不是替咱交的,是貢獻給了社保局,那社保局里的社保資金在怎么利用呢?因為資金動向未向社會公開,是投入社會保障、銀行儲蓄、國債、股市,還是被挪用或貪污,資金流向及收益率怎樣,咱無從知曉?收益率估計達不到我國GDP增長速度,畢竟,社保局沒有獲取高額回報的強烈動機。雖然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今后社會保障支出會大幅增加,本地社保資金不足,自然有國家買單,另外,單位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相當一部分不用承擔未來發(fā)放的基本養(yǎng)老補貼(城市流動人口越多,該部分金額越大)。比如說深圳,800萬流動人口,若有450萬人繳納養(yǎng)老和醫(yī)療(保守估計),則一年個人交47億元,單位交70億元,若有50萬最終留居深圳并最終達到領(lǐng)取標準,則另外400萬人可以取出個人繳納的42億元(沒有一厘一毫的利息),但單位繳納的62億元就貢獻給社保局了,這筆資金最終也只會花在深圳本地,最終受益的是深戶人口,而不是繳納這筆保險的群體。單位替咱交這筆錢,作為單位的人工成本,憑什么不讓咱支配,錢存社保局,社保局獲得收益,我們也沒享受到保險帶來的絲毫好處,憑什么連銀行同期同類儲蓄存款的利息都得不到,存自己的錢,貢獻自己的青春,只為了別人的收益和福利。咱們工作和消費都為深圳的GDP做了貢獻,還被強制為深圳明天謀福利。 隨著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逐年“名義增長”,但來深的熱度不會遞減,每年社保繳費會越來越高,單位的負擔會加重,個人被扣的部分會增加,社保資金會越滾越大,2008年6月,深圳社保結(jié)余已超過700億元,如果這筆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社會大眾還不如去買基金,堅持n年,效果不會比社保差,可能比社保更有吸引力,或者自己自由支配,想怎樣就怎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