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行工傷保險條例和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文件規定,一至四級傷殘的長期待遇支付,外地戶籍農民工可以選擇一次性支付,但沒有提到城鎮職工和本地戶籍的農民工是否可以選擇一次性支付。而各地對于農民工一至四級傷殘長期待遇的一次性支付標準也各不相同,相差懸殊。
在工傷保險條例修改征求意見稿中,仍然沒有對這一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專家呼吁增加相關規定,統一標準,以更好地保護這些重工傷職工的利益。
明知吃虧仍選擇一次性支付
2008年5月10日那天,對今年已經52歲的張學春(化名)來說是個不幸的日子。
他當時在北京一個工地工作,那天中午跟其他工友一起從工作面上井,在最后上地面時,腳底踩空,摔在木梯上,造成重傷。
今年5月,張學春收到北京市豐臺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下發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工傷致殘四級!案傻氖强嗔,一個月只有2500元,沒想到不但這點錢都沒掙著反而落了個重殘疾!睆垖W春說。
按規定,他可以請求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5000元;12個月停工留薪期工資30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90元;未繳納社會保險補償1500元。還有一項是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因為張學春的老家在四川農村,屬于外地戶口的農民工。按照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于外地農民工,一至四級傷殘長期待遇的支付,可試行一次性支付和長期支付兩種方式。
如果張學春選擇一次性支付傷殘津貼,是6萬元,但如果張學春選擇按月領取傷殘津貼,計算至60歲,可以領取到18萬元。
明知吃虧,但他還是選擇了一次性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他告訴記者,以后他再也干不了活了,年紀也大了,將來就老老實在村里呆著,路這么遠,不可能每個月來領這個錢。而且單位沒有為他辦理工傷保險,錢全部要由公司來出,到時候公司如果不在了或者拖著不給錢更麻煩,還不如一次了斷省心。
一次性領取限定范圍過窄
相比之下,張學春算是幸運的,因為他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傷殘津貼。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和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規定,并未允許一至四級傷殘的城鎮職工和本地戶籍的農民工可以一次性領取傷殘津貼。如果這部分人沒有工傷保險,又想一次性領取工傷長期待遇,只能作出巨大讓步跟單位“私了”。
據介紹,各地在制訂有關一至四級傷殘長期待遇一次性支付規定時,有的已經把本地戶籍的農民工和城鎮職工包括進去,但更多的地方則沒有。
“按月領取撫恤金和傷殘津貼的前提應當是用人單位參加了工傷保險,因而受益人可以按月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相應的撫恤金或傷殘津貼;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所有工傷保險待遇均由用人單位支付。那么企業能存續多長時間?是否有能力按月支付?是否愿意支付?這些都是問題!北本┦修r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任佟麗華說,不僅僅是外地農民工會面臨這些問題,其他勞動者也會面臨,但他們卻沒有選擇的權利,這是不公平的。
一次性領取標準相差懸殊
即使是外地農民工選擇一次性支付工傷津貼,由于沒有統一規定,各地制定的標準也相差懸殊。
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研究項目負責人王芳選取北京、江西和重慶的相關標準進行了分析。假設一名45歲的農民工,因工受傷被鑒定為四級傷殘,月平均工資為1600元。如果選擇一次性領取工傷津貼,在三個地區分別是:北京9萬元;江西約16萬元;重慶約32萬元。
“雖然不同地區的工傷保險待遇不同是現實中的正,F象,但如果金額相差太大,顯然是設定的標準有問題,而且,對受傷職工來說也是不公平的!辟←惾A認為,在規定一次性領取工傷保險待遇時,應當考慮到受傷職工如果按月領取可能得到的賠償,同時應考慮不同傷殘級別之間的合理數額差距。
佟麗華指出,在上述三個地區的標準中,北京市根據不同年齡段((滿16周歲不滿30周歲;滿30周歲不滿50周歲;滿50周歲以上)采用“一刀切”的辦法,不同等級的金額一清二楚!斑@樣雖然計算起來比較簡便,但對傷殘農民工卻可能是不利的。比如,同樣的傷殘級別下,31歲和49歲農民工得到的是完全一樣的賠償額,這是不妥當的。而且,直接規定確定的數額,沒有考慮到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變化,如果工資上漲,傷害較輕的五至十級傷殘職工可以得到更多的賠償,而傷害較重的一至四級傷殘卻沒有變化,這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