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武漢6月28日電 進入年中,各地人社部門陸續調整社保繳費基數,上調幅度均在10%左右。“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各地下調養老等繳費費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成本,但隨著此輪社保繳費基數上調,一些低收入職工群體與部分企業社保繳費數額不降反增,負擔加劇。
目前山東、北京、重慶、安徽等地陸續公布調整后的社保繳費基數。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地區近兩年社保基數年均上調幅度均在10%左右,主要原因是與其相關的職工平均工資在逐年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3年至2015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年均名義增長幅度均在10%左右。 根據國家相關社保法規規定,社保繳費以上年度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至300%為繳費基數。這意味著月工資低于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下限的職工,需以下限基數繳費。
當前,職工平均工資統計是通過當年統計范圍內的工資總額除以在職人數得出。業內人士介紹,平均工資統計方式會造成“一個年收入千萬元的富翁與9個窮光蛋一起的平均工資是百萬元”的數據虛高問題。尤其是少數高收入群體工資收入大幅增長,即便大多數職工不漲工資,職工平均工資數據仍然會體現出較快增幅。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中心教授向運華等專家介紹,當前社保繳費與待遇發放都需要直接參考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根據職工平均工資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本身并沒有問題,“需要改變的是職工平均工資的統計方法,讓平均工資能代表大多數職工的收入水平”。一些統計領域人士表示,相對于平均工資統計,用中位數更能體現出大多數人的實際收入水平。所謂中位數,是指將職工按照收入水平從低到高排序,處于最中間的那位職工的收入水平。當工資水平較為平均時,中位數與平均工資相對接近,當工資水平差異較大,中位數更能反映中間群體的工資水平。
一些受訪專家建議,當前應加快各地工資統計改革步伐,實現私營單位職工納入統計范圍、全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全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