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業務外包

業務外包
薪酬福利

如何依法合規開展勞務外包業務?

  隨著國家對勞務派遣的日趨嚴格規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傾向于采用勞務外包這一靈活經營模式。然而,實踐中仍有許多企業未能準確把握勞務外包的法律性質,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不規范行為,如用工管理松散、結算方式不合理,甚至在實質用工方式不變的情況下,簡單地將原勞務派遣員工轉化為勞務外包人員,從而帶來潛在的用工法律風險。

合規開展勞務外包業務

  一、勞務外包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勞務外包通常指的是發包單位將自身的非核心業務部分轉移給承包單位,借助外部專業資源、技術和勞動力,以實現企業專注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標。例如,在影視制作、動漫設計、軟件開發等行業,企業將特定業務外包給多個專業承包商已成為常態。

  二、勞務外包的法律關系與特征

  在勞務外包中,涉及雙層法律關系: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形成承攬合同關系,受民法調整;承包方與其所雇用的勞務外包人員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或雇傭關系,一般受勞動法調整;而發包方與勞務外包人員之間不存在直接的法律關系。

  勞務外包的核心法律特征如下:

  服務內容指向明確:勞務外包的標的應是具體的服務內容,而非針對特定崗位的人員。例如,外包合同可以約定承包方提供保潔、安保、裝卸、倉儲等服務,但不能直接約定提供特定崗位的員工。

  發包方不參與用工管理:發包方原則上不介入勞務外包人員的日常用工管理,僅在特殊情況(如安全生產需要)下,方可有限度地影響外包人員的行為。勞務外包人員的招錄、排班、考勤、休假、考核及紀律處分等事項完全由承包方自主決定。

  成本負擔與薪酬支付分離:勞務外包人員的用工成本完全由承包方承擔,包括但不限于薪酬、社會保險和經濟補償金等。發包方只需按照合同約定支付服務費給承包方,而不涉及外包人員的個人薪酬支付與社保繳納。任何試圖干涉或決定外包人員薪酬待遇的行為,都將增加被視為“假外包、真派遣”的風險。

  服務成果為導向的結算方式:勞務外包費用的結算依據是承包方是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了工作成果,而非外包人員的數量。若以“用工人數”作為結算基礎,則可能因違背勞務外包的本質特征,面臨被認定為勞務派遣的風險。

  三、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的區分要點

  用工管理主體差異:勞務派遣中,派遣員工受用工單位的直接管理,而在勞務外包中,發包方不直接管理勞務外包人員,否則可能被認定為“假外包、真派遣”。

  費用結算標準不同:勞務派遣以“用工數量”為基礎結算服務費用,勞務外包則以“工作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作為結算依據。若勞務外包費用結算參照“用工人數”和人力成本,則可能導致法律風險。

  薪酬支付主體明確:勞務派遣員工的薪酬由派遣單位支付,部分津貼和福利由用工單位承擔;而勞務外包人員的全部薪酬及相關福利由承包方獨自負責。若發包方直接支付或代付薪酬,則可能被認為是派遣用工。

  外包協議內容審查:盡管簽訂了外包合同,但如果協議條款實質上符合勞務派遣協議的特點,司法機關仍有可能將其認定為勞務派遣。

  工作場所與生產工具的使用:在勞務外包中,外包人員通常在承包方的場所使用自有設備提供服務;而在勞務派遣中,派遣員工則在用工單位場所使用其設備工作。因此,若勞務外包人員過多依賴發包方的經營場所和設施設備完成工作,也可能被判定為“假外包、真派遣”。

  四、勞務外包的合規建議

  慎重選擇承包方:特殊行業應確保承包方具備相關資質,例如建筑施工、礦山企業等領域的外包必須發給有資質的承包商。國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門對服務資質有特別要求的,應當選用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方;如無特別資質要求,建議優先選用經營外包業務規模較大的非人力資源類專業公司或社會信譽較高的經營服務外包的人力資源服務類公司。

  規范外包協議內容:發包方應與承包單位簽訂明確、規范的勞務外包協議,條款中應突出與勞務派遣相區別的特點,避免出現關于發包方直接管理勞務外包人員、對其實施考核、紀律處分等內容。

  合理設定外包費用結算標準及薪酬發放方式:外包費用結算務必明確以工作成果為基準,杜絕采用“用工人數”作為費用計算基礎。同時,嚴禁發包方直接向外包人員發放薪酬或接受承包方委托發放工資福利,確保所有勞動報酬由承包方自行承擔并發放。

  避免直接對外包人員實施用工管理:發包方需避免對勞務外包人員進行直接管理,可通過與承包方溝通協調,將工作要求間接傳達給外包人員,同時將自身規章制度與承包方協商一致后轉化為承包方的內部管理規則。

  通過以上深入理解和嚴格遵循勞務外包的法律原則與實踐規范,企業能夠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充分利用外包模式的優勢,實現持續高效發展。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時間: 2024-01-11 11:31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