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
|
|
行業新聞 |
|
|
|
珠三角進入加薪時代 制造業農民工自發集體議價
|
7月,對珠三角制造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而言,是一道坎。
先是6月初,富士康宣布漲薪30%-60%。“所有人力資源經理都盯著他們。”在深圳寶安區石巖鎮一家工廠的招工負責人任先生看來,富士康此舉對整個加工制造業的用工成本已經構成了風向標式的巨大壓力。
隨后,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紛紛趕在7月1日前密集出臺,成為加劇新一輪民工荒的又一根稻草。“7、8兩月原本就是招工淡季中的淡季。”任先生感嘆說,漲薪已然是大勢所趨。
然而,可怕的不是漲薪,而是漲薪之后仍難解脫的用工之困。多家企業招工負責人都表示,今年春節后返工的民工潮卻遠沒有預期的旺盛,并且看起來“明年春節后情況還會更糟”。
圍繞著中國制造的兩大競爭力要素——充沛的勞動力,廉價的用工成本,正在或明或暗地走向一個關鍵的拐點。
“中國有可能正在經歷劉易斯拐點,這之后,剩余勞動力的消失將推進實際工資上漲,并提升工資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額。這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是意義深遠。”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自發的集體議價
深圳富士康的加薪舉動,已經引起了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區企業的“地震”。“領航者”破壞性正在發酵,而“工資集體協商”已實質在珠三角各大人才市場有了微妙的體現。
7月初的東莞厚街鎮以及其它各鎮,來自全國各地“找工”的農民工自發地以十幾人,幾十人,上百人為單位組成團,推選一名代表,站在人才市場過道、抑或街道路邊,聽候招工企業負責人輪番的競爭“演說”。然后集體分析演講人拋出的各種條件利弊和真實性,繼而由代表針對企業進行“問話”,并提出自己這個“團隊”的要價。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最后作出決定,自己這個“團隊”到底跟誰走……
場面經常很混亂,一邊是成功招到人的企業刻不容緩地張羅車輛把人拉走,一邊是一時的失利者向人群繼續其聲嘶力竭地喊話。很多時候,企業的招工演講者一整天都顆粒無收。
漲薪潮的到來,微妙地提升了“找工”人群的議價能力。而相似的一幕,已經成為今年以來深圳寶安、東莞茶山鎮等珠三角大型人才市場常見的景象。
任先生不久前為公司招到的70名工人,就是通過上述方式“勝出”的。任先生略有成就感地告訴記者,當時招工現場還有富士康、創維等“大公司”,由于經常照面,招工負責人相互之間都已經十分熟悉。
“我當時也顧不得這么多了,第一個上去演說,結果最多的那個組70人就跟我走了。當時其他招工的就急了,因為最近一下能找到這么多人的機會不多。”任先生有些苦澀地笑了笑說:“大家招工壓力都很大。”
制造業布局生變
6月8日,深圳公布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該方案宣布自7月始,深圳市關內外最低工資標準將統一提高至1100元/月,關內外漲幅分別達到11.4%和22%。這也創下了深圳歷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最高幅度。
“最低工資標準并不等同于實發工資,東莞最低工資標準為每人每月770元,該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實發工資(包括加班費)肯定高于該市制定的最低工作標準。”東莞市一家臺資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珠三角每月770元的實發工資肯定招不到工人。
在最低工資標準提高的同時,勞動力成本正成為各地政府招商引資新的吸金石。
不僅僅是“代工帝國”富士康,富士康的最大對手偉創力,也早就開始做了戰略轉移布局。
本報記者從江西贛州市了解到,偉創力將在贛州投資建設一座1萬人的電源工廠,主要原因就是當地用工成本比珠三角每月每人低約500元,而同時又處于傳統勞動力輸出地。
偉創力電源業務董事長bobroohparvar對本報記者說,偉創力的中國工廠布局正向內地遷移。
富士康發言人劉坤對本報記者表示,富士康深圳廠區的45萬員工中有84%符合調薪要求。按此估算,待2010年10月份加薪落實之后,其深圳廠區每個月增加的員工基本工資支出為4.158億元,一年將近50億元。但是這一額度將隨著富士康的撤出而急劇減少。
富士康內部人士表示,富士康從深圳撤走部分事業部已是事實,比如手機事業部搬至天津、電腦事業部搬到成都和武漢等。而對于傳出的在鄭州新開工廠的事,其表示確有此事,但規模沒有30萬人。
intelbras(巴西英特爾布拉斯通訊端子工業公司)是巴西最大的電話機和交換機生產廠商,其70%的產品來自大中華地區,其中45%從大陸市場直接購買,2009年在中國的采購金額達到1.5億美元。
原本打算今年在中國增加10%采購額的intelbras業務發展經理黃安(juancarrill)發現,新增的10%采購額可能將被消化在普遍上調的訂單價格里。
“如果價格下不來,我們有兩個措施:我們已經在越南等其他市場尋找新供應商,同時我們也考慮只采購零配件,運回巴西再做成品。”
面對加薪的大勢,彭文生分析,鑒于中國區域面積廣大,國內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階段也不同,轉折點可能是一個持續多年的漸進過程或轉折階段,而不是一個突然的變化。
|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世紀經濟報道》 |
時間: 2010-07-21 |
|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