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獲悉,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組織研究擬訂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出臺后積極開展相應立法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是針對今年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在議案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作出上述表態的。有30名人大代表提出,當前我國存在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發放隨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據等問題。(11月6日《西安晚報》)
不涉及公務員收入改革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顯然不能稱得上完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進行公務員收入改革?筆者認為應從三方面著手。
一是:確保公眾參與,不能讓官員完全主導公務員收入改革。著名經濟學家王小魯認為,收入分配改革利益調整阻力大,因為收入分配涉及財稅體制改革、社保制度設計等多個層面,政策設計和重構利益格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阻力大,則需要讓利益主體回避,否則公務員收入改革便難以改革徹底。
二是:亟須清理不合理的福利和各種補貼。據《人民論壇》報道,政府機關存在“泛福利”和“濫福利”現象。相關調研機構2004~2005年在11個省、直轄市對約2.6萬名公務員進行的薪酬福利調查發現:福利項目設置數量過多過濫。一些單位的福利性補貼甚至多達十幾、二十幾項。以中央國家機關某單位為例,僅通訊費一類補貼,該單位就設置了“住宅公務電話包干費”、“無線通訊工具補貼”、“通訊補貼”、“特殊通訊費”四個補貼項目。河南某部門,在當地并非一年四季都是雨季的情況下,卻常年按月發放“雨具費”。
專門研究過公務員薪酬問題的學者孫琳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各地擅自發放的福利名目達到300多項。很顯然,公務員收入改革不能只停留于工資改革,而是全面的收入改革,而首要的就要清理種種不合理的福利和補貼。
三是:公務員收入改革不能只瞄準收入,還要瞄準人頭。以往,我們理解的收入改革,僅僅盯住收入,在收入高還是低上做文章,其實對公務員而言,不能僅僅瞄準收入高低,還應關注公務員繁冗的現象。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2007年我們政府供養人員的支出比例是全部實際支出比例的44%左右,我們供養公務人員花掉的錢太多了。無獨有偶,中組部前部長張全景也曾感慨,我國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為患”。其實,不僅官多而且公務員多,公務員一旦多,耗費的行政成本必然高。比如,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總量為200多萬輛。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1500億元~2000億元(不包括醫院、學校、國企、軍隊等超編配車),每輛公車年消耗為8萬元~10萬元。因此,公務員收入改革,不能只看收入,還要裁汰冗員。
公務員收入改革的成敗決定著整個收入分配改革的成敗,如果公務員收入改革順利推進,必然能為其他領域的收入改革做出標志性的表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