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勞動關系網 >聚焦中國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返鄉就業潮顯現 年后用工荒恐再“襲”東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2日公布了2013年4季度就業狀況。統計顯示,勞動力供求人數略有減少,就業形勢整體比較平穩。但從區域就業形勢來看差別明顯,東部地區求職人數同比出現大幅下降。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年后東部地區企業“用工荒”壓力加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2日公布了2013年4季度就業狀況。統計顯示,勞動力供求人數略有減少,就業形勢整體比較平穩。但從區域就業形勢來看差別明顯,東部地區求職人數同比出現大幅下降。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年后東部地區企業“用工荒”壓力加大。
  
  動向
  
  返鄉就業潮顯現
  
  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4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數據顯示,勞動力供求人數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減少,但就業形勢整體比較平穩。當季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512.5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463.8萬人,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10,比上季度和2012年同期均上升了0.02。
  
  但從區域就業形勢看,地區間差別十分明顯。與2012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城市市場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分別減少了15.7萬人和22.4萬人,各下降了5.9%和9%。而中部地區城市市場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則同時上升,分別增加了2.3萬人和3.6萬人,各增長了1.8%和2.9%。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在傳統勞動力輸出大省,“返鄉潮”正在顯現。
  
  在武漢市的一場招聘會上,20歲的求職者小林告訴記者,他來自湖北仙桃,2013年他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模具廠做鉗工,“公司包吃住,每月扣除水電費和餐費后拿到手的工資大概一千元,補貼生活完全夠用。”但是,超長的工作時間、業余生活的缺乏,讓小林決定年后不再回杭州工作“走之前老板讓我再考慮一下,可他說的漲工資卻遲遲沒有兌現。”
  
  與小林情況類似,湖北松滋的劉大姐之前在山東一家家具廠做工,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但也決定提前回鄉。“家具廠最近訂單越來越少,2014年工資很難再漲,再說這些年老家工業園區發展越來越好,打算年后就在荊州市找工作,也省去回家路上的奔波。”她說。
  
  武漢市某人才市場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11月以來登記找普工的求職者中,超4成是從外地回來的農民工。究其原因,逐步改善的用工環境是一個重要方面。2008年,武漢市餐飲住宿業一線員工的平均工資僅為760元,2011年翻了一番,達到了1680元。2011年,武漢市加工制造業一線員工的平均工資達到2180元。一位人力資源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趕不上沿海地區的普工工資水平,但武漢正在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2013年武漢市普工的平均工資在2500元至3000元,相比去年,普遍漲幅在20%左右。”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前程無憂報告分析稱,中國二三線城市人才需求蓬勃,并逐漸向四線城市推進。幾乎所有的企業在一線城市之外的區域都有著迫切的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的區域包括武漢、沈陽和西安等地,新疆、內蒙和寧夏等地也成為人才導入的新區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表示,中西部地區農村轉移勞動力中就近轉移的勞動力數量在快速增加,傳統勞動力輸出大省中,河南2011年在省內轉移就業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到省外轉移就業的人數,2012年四川也出現了這種變化,江西、安徽雖然還是省外轉移大于省內,但省內所占的份額在逐年提升,將來的趨勢必然也是省內轉移會超過省外。
  
  沖擊
  
  東部地區或再現用工荒
  
  相比于中部地區的勞動力回流,東部地區勞動力短缺的狀況已經出現,年后“用工荒”再現幾無懸念。
  
  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發布的《蘇州市2014年企業用工需求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制造業需求旺盛,企業擴產增員動力明顯,但由于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動性巨大,加劇了企業用工荒的預期。
  
  報告抽樣的1000家企業中,有超過七成企業年初打算擴產增員,招工需求達到21.6萬人,平均每家企業需求288人。不過,招工難仍是不可回避的難題,調查中有80.8%的企業認為招工有困難,而2014年第一季度的需求人數占到了總數的35%,節后的用工市場壓力明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蘇州企業的年度離職率居高不下,已經連續三年接近40%。其中蘇州本地員工年度離職率僅為16%,外地員工年度離職率則高達40.5%。“這反映了該市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大,使企業不斷陷于缺員與招工的循環之中,導致部分企業放大了對‘缺工’的預期,不利于企業穩定用工。”一位參與上述調查報告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中,企業“無技能要求”勞動力需求占比高達六成。“這并不說明企業淡化了對員工的技能要求,而是反映了由于當前作為企業用工主力軍的外來人員流動性較大,導致大部分企業為滿足生產需要,在招工上不得不先招人后培訓。”他說。
  
  但同時,中小企業在用工管理上的“短視”行為也仍然明顯。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中小企業“短工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集中在普工和服務一線的崗位上,務工周期短、頻繁換工,“短工化”漸成常態。一些企業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和公正合理的培訓與晉升制度,對外來人才的重視程度相對不夠,因而導致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較低,進而出現了“招工難”和“留人難”的雙重困境。
  
  對策
  
  多舉措提高就業質量
  
  專家認為,我國中西部發展加速,發達地區生產能力遷移釋放以及收入優勢減弱,導致人力資源來源趨緊,尤其是春節前后,會產生階段性的“招工難”和“就業難”。
  
  “用工荒是個老話題,春節前后尤為嚴重,2014年用工難度仍將增加。”湖北人力資源中心黨委書記李士陵認為,用人單位要想辦法吸引和留住普工,讓員工在企業有想頭、盼頭和奔頭,在薪資待遇、發展空間和職業規劃給予更多的關注。“用工荒是一種常態”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目前在沿海工作的勞動力基本已經回鄉就業,不可能再指望這些人來緩解用工荒。
  
  據了解,針對春節前后的用工需求,一些東部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加強了企業招聘服務,通過對企業用工需求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測,掌握企業用工變動情況。通過進一步挖掘和引進人力資源,吸引本地富余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就業,吸引返鄉勞動力留在本地就業。同時,重點加強與勞務輸出地對口部門合作,在當地設立勞務合作機構,及時引進外地勞動力前來就業。
  
  而企業自身也應主動應對用工危機。有專家認為,民營中小企業應主動謀求技術革新和結構轉型。通過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引進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設備,減少對密集勞動力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應加快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結構轉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等產業發展,從而降低對勞務的需求,緩解用工壓力。
  
  不僅如此,政府應引導企業調整薪酬待遇,落實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發布機制,推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此外,對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工資待遇和用工環境已經成為他們選擇企業的關鍵因素,但企業僅僅以“高薪留人”已經不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為了順利實現體面就業的目標,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發展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著力推動就業方式轉變,有效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時間: 2014-1-23 13:55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