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前,我國將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近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進行政策解讀。
異地就醫結算并不意味著醫保實現全國漫游
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副司長顏清輝表示,人社部大力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主要是為了解決參保人員合情合理的異地就醫時碰到的跑腿墊資的問題,這是全民醫保的應有之義。但是,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并不意味著醫保實現了全國漫游,如果醫保全國漫游,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無序就醫,無序就醫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
一方面,無序就醫會增加患者的總體就醫負擔,不僅僅是醫療費用的負擔,異地就醫還包括交通費用,住宿的費用,吃飯的費用,還有看護的費用等等,這些成本都會增加。另一方面,無序就醫也會進一步加劇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全國人民無論大病小病都跑到大城市、大醫院來看,大醫院必然人滿為患,就會影響真正需要到大醫院看病的疑難雜癥患者,使得他們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他進一步指出,基于上面這些原因,國家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時候,明確提出要強基層,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要鼓勵群眾就近就醫。在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過程中,為了引導參保人員有序就醫,人社部也制定了一些具體規定。比如說,需要參保人員在參保地經辦機構進行必要的備案登記,對于危急癥患者或者是疑難雜癥患者,確實在本地看不了,需要轉外就醫的人員,也要按照轉診規定提出轉診申請,由參保地醫療機構按照當地轉診的規定出具意見書等等,這些規定都是為了保證在異地就醫結算的過程中促進有序就醫。
此外,顏清輝還說明,在現階段,由于我們國家不同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好的醫療資源往往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所以我們國家的異地就醫現象相對會比較多一點,群眾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需求也會大一點,這正是人社部現在著力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重要意義之一。
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異地就醫的問題,還是要加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促進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使大多數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醫療服務。人社部將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全國88%三級定點醫院已聯接入網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唐霽松介紹,截至9月25日,人社部已全面聯通所有統籌地區、覆蓋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各類醫保制度,服務異地安置退休、異地長期居住、常駐異地工作和異地轉診四類跨省就醫人群,開通了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基本覆蓋了各地承擔跨省異地就醫任務比較重的醫療機構,全國88%的三級定點醫院已聯接入網。
目前,需要跨省異地就醫并在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備案的參保人員達到162萬人,各省歸集跨省異地就醫預付金8.8億元。實現跨省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4.1萬人次,基金支付5.6億元,平均為每人次患者減少墊付1.36萬元。
唐霽松還表示,為推進異地就醫結算,人社部優化了異地就醫備案流程。其中包括三個措施——
一是備案流程進一步簡化。要求各參保地進行人員備案時,取消原來需要就醫地提供的所有證明和蓋章,只要持社會保障卡就可以申請異地就醫備案。
二是異地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進一步擴大。參保人員在參保地辦理備案時直接備案到就醫地市或省份即可,參保人員異地就醫選擇范圍擴大到就醫地所有上線聯通的異地定點醫療機構。
三是備案渠道進一步拓寬。一些地方開辟了電話備案、網上備案等多種備案方式,方便群眾順利備案,減少“跑腿次數”。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哪些人群
唐霽松表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哪些人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人社部將根據工作管理的范圍和服務能力,以及人民群眾的要求,不斷擴大受益群體的范圍。
據唐霽松介紹,努力實現參保人員的全覆蓋,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覆蓋各類各項基本醫保制度。目前已經覆蓋各項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包括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參合人員。也就是說,無論是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還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參保人員,只要按規定進行備案,履行相應的手續,都可以享受到跨省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二是覆蓋人員異地就醫的類型。目前包括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比如有一些駐外的辦事處,這些員工長期在外面工作,和異地轉診人員。只要符合異地就醫條件,有直接結算意愿,都可以跨省就醫住院費用進行直接結算。
唐霽松表示,無論是在異地長期居住、生活還是工作,還是因客觀需要轉診到異地住院,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享受醫保直接結算。從目前人社部進行的已經結算人員的結構分析,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占整個人群的39%,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占10.3%,常駐異地的工作人員,比如一些駐外的辦事處等等,或者是在外地的急診就醫人員達到1.6%,異地轉診人員占到49.1%。異地就醫結算的群體呈現出多樣性。
相關閱讀:關于異地就醫結算,你還需要了解這些重點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17-09-28 09: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