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一金”繳存比例高不高?怎么調?一直是企業和職工關切的焦點。對此,李克強總理給出了明確答案: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是可以做的。“總的就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
一頭是企業的負擔重,一頭是職工的獲得感不足,“五險一金”的確應當適時適度調整了。從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的現實任務來看,豐滿老百姓的錢袋子,確實是務實之選。
當然,利當前也要利長遠。“五險一金”不同于稅收的區別就在于其構成了“未來現金流”,在職工失業、退休或者生育、購房時給予適當的補償,具有穩定器作用。所以,今天“五險一金”的增加或減少,實際上等價于不久以后的收入調整。降低多少比例合適,能不能應對通貨膨脹的風險,是一道非常復雜的經濟學考題,離不開專業化的統籌兼顧,離不開精細化的平衡測算,絕不能人為“拍腦袋”、簡單“一刀切”。
另一方面,調整“五險一金”也要考慮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撐度。當前,個別地方社保支付存在困難,雖沒有形成系統性風險,但一旦上繳數額驟降,還是可能帶來壓力與隱患。倘若影響了離退休職工工資的發放,就容易造成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降低,不僅屬于代際之間的不公平,整體上反倒會減弱擴大消費的動能,讓改革的效果打折扣。此外,目前有不少省市財稅壓力非常大,一旦出現風險,很難“拆東墻補西墻”。
說一千道一萬,關鍵還在于落實。初衷再好的決策,到了具體的實施環節都可能走樣。如何給予地方自主權,又堅持必要的監督權,防范風險、守住底線,平衡區域與行業之間的公平,考驗治理者的智慧與執行力。更重要的是,讓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還要將政策有效從政府傳導到企業。減下來的“五險一金”,到底有多少被企業拿走,“大頭”能不能落到職工口袋里,是衡量這一改革成敗的關鍵。
上一篇:東莞:非戶籍職工參保門檻降低
下一篇:中山:6種重性精神疾病納入基本醫保特定病種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16-03-18 1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