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戰已進入關鍵時期,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患——因病返貧,在無形中威脅著脫貧成果。
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回頭看”。數據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所有貧困戶里的占比達44.1%。而另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8962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占到42%。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這樣一種狀況令人反思。
“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這是對大病突襲一個家庭后的形象描述。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家庭來說,大病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經打開,便難以關閉。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群眾要邁向美好生活的難度還非常大。”洪天云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他們到貧困地區、貧困鄉村調研發現,每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病了,不僅他自己喪失勞動能力,沒有辦法使家庭增加收入、改善條件,反而這一家的人財物都要圍繞他治病。如果不能把病治好,全部都陷進去了。
城鄉醫保政策的不同,也讓許多鄉村地區患者承擔更多的經濟壓力。“不去病根兒、難拔窮根兒。”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劉迎龍認為,當前貧困人口脫貧的關鍵是要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我國有7000萬貧困人口。如今,精準扶貧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怎樣更好地打好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場攻堅戰,在整個扶貧攻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解決因病致貧,這些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大病救助、大病保險等保障政策。據了解,大病保險已在全國實現全覆蓋,有345萬大病患者直接受益,報銷額度普遍比原來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
因病返貧,所涉不只是“大病”,“小病”醫藥費過高,也加重了貧困人口的負擔。對此,今年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減輕農村人口醫療費用負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并實行政策傾斜,個人繳費部分按規定由財政給予補貼,在貧困地區全面推開門診統籌,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
此外,城鄉醫療并軌正在進行。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余省份明確了城鄉醫保并軌,民眾就醫報銷不再區分城里和農村。
種種舉動,無一不是在調配社會資源,向貧窮地區傾斜。我們更有理由期待,因病返貧的威脅將逐漸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