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過程中,如何迅速辨別兩位看似相近的應聘者?經過與眾多資深CEO交流及大量面試實踐,我發現一套四問法則足矣:
1.假設你意外獲得了為期半個月的帶薪假期,但條件是你必須專注研究一個主題,你會選擇什么?
這個問題旨在探究候選人的內在動力來源。谷歌曾注意到,在尋找頂級程序員時,盡管世界級編程競賽的優勝者具備卓越技術,但在谷歌的發展卻不一定理想。原因在于,競賽獲勝者往往受到外部激勵驅動,專注于短期規則博弈,而非培養在現實環境中所需的廣闊視野和勇于突破常規的精神。此外,谷歌的一項人力資源研究表明,比起繁復的面試題目,“你幾歲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這一簡單問題與員工在谷歌的成功率關聯性更強。這兩個例子表明,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個體動力源:是源自自身的興趣和追求,還是外界設定的標準。
當我向應聘者拋出此題時,約80%的人會短暫遲疑,這恰恰成為一個有效區分工具。尤其對于簡歷光鮮亮麗的候選人,他們的優異表現可能源于外在壓力而非內在驅動力。關鍵在于觀察其即刻反應及其解答背后的思考路徑,如為何選擇該研究領域、如何安排時間、預期達成何種目標等。即使在非正式場合交友聊天時,這個問題也能幫助識別出具有內在動力的人群。
2.當下你從事的工作中,行業內公認最頂尖的人物或企業是誰?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此題用于衡量候選人的自我期望值及目標管理能力。它揭示了他們在尚未達到的目標面前的態度,尤其是對于那些內驅力強大的人而言,能否將這種動力轉化為實際行動。回答中,面試官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獲取信息:
候選人的視野寬度:是否對行業有著開放的認知?
是否知曉業界的領軍者有哪些?
“最頂尖”標準如何定義,反映出其對所在領域的理解深度;
提及的行業標桿研究程度如何,以此窺探其人脈網絡及在業內的實際地位;
如何認識自身與標桿之間的差距,又采取何種策略來縮小差距?
3.回顧你過去的人生經歷,曾面臨過哪些重要的抉擇?
此問題旨在考察候選人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傾向,以及他們如何處理與周圍人的關系。著名投資人的建議是,關注決策過程而非具體事件本身,透過取舍方式洞悉其分寸感和界限意識。在聽答過程中,面試官應詢問決策背后的動機、時機選擇、明確付出的代價、決策前后的具體情況及其解決方案。重點在于候選人是否提及他人在決策中的作用及其描述方式,因為每一次重大人生抉擇往往受一兩個人的關鍵影響。忽略這一點的候選人往往缺乏組織能力和吸引追隨者的魅力;反之,提及過多他人的,則可能因情感易受影響而在團隊領導中失去明確的權力邊界。
4.針對你之前提到的重要工作或項目,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你會做出哪些改變?
此題用來評估候選人的反思能力和把握機遇的敏銳度。通過反思過去的經歷,可以洞察其自我認知的清晰度,同時也可依據其答案推斷其行事的精細程度。優秀的候選人會在反思中展示出項目的各個細節層次,并能在團隊成果中展現出個人顯著的貢獻。如果某位候選人的改進建議粗糙或是局限在少數方面,則可能意味著其在該項目中的實際作用相對有限。
結合以上四個問題的回答,面試官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候選人的內在驅動力、建立關系的能力、目標意識和反思力,從而更理智地判斷其是否適合加入團隊。每個面試官心中都會有一套基于組織最佳實踐模型的判斷基準,有時這些基準看似無理卻蘊含深層經驗。例如,谷歌發現早期接觸電腦與員工在公司的成功存在一定聯系,盡管表面看來并無直接因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面試官雖掌握主導權,但在面對極具吸引力的候選人時,實際上可能并無太多掌控空間。因此,在篩選過程中,不僅要依據既有模型,還需靈活應對不同候選人的獨特品質。例如,在某些公司中,快速成長的員工常兼具幽默感與果斷的性格特質,這類特征便可能在面試中成為優先考慮的因素。
相關閱讀:上年度未使用的年休假是否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