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件民生實事
1做好扶貧開發工作
以我市北部山區8個貧困鎮及其206個貧困村為重點,對全市379個貧困村開展對口幫扶,確保到2012年底,所有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達到5000元以上。
2免收貧困家庭學生中職教育學費
從2011年秋季起,對定為貧困家庭的本市戶籍學生就讀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學費全免。
3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
五大險種參保人數比上年增加82萬人次,增長3.94%。其中新農保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的三年全覆蓋任務,35歲以上農村居民全部納入社保體系。
4提高城鄉醫療保障水平
對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將新農合籌資標準從年人均260元提高到300元;
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待遇,切實減輕市民群眾看病就醫的負擔。
5提高社會救助水平
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提高17%至25%;
資助8萬名農村困難群眾和重度殘疾人參加新農保;孤兒養育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
6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多層次住房保障供應體系。繼續推進在建的6.87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建設4.3萬套保障性住房,年底前全部解決登記在冊的7.72萬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7改善市民群眾出行條件
新建、改造23條約81公里城市道路,新建人行過街設施27座。實施亞運后緩解交通擁堵方案,編制智能交通規劃;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增設約70公里公交專用道,建設和改造24個公交站場,完善公交、地鐵及其他運輸方式的接駁,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8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
將長壽保健金發放范圍擴大到本市戶籍70歲以上老年人;提高本市戶籍80歲以上老年人長壽保健金標準,并為其免費安裝“平安通”緊急呼援服務系統。
9推進農村道路“亮化”工程
建設5萬盞農村路燈,使全市30%的農村道路實現“亮化”。
10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休閑健身場所
新建240處社區健身路徑、188個社區籃球場和一批全民健身小廣場;
新建500公里綠道,形成10條綠道休閑旅游精品路線。
代表委員說“實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在“兩會”代表、委員中產生巨大反響。代表、委員們認為,這10件實事涵蓋面廣,更重要的是目標都很實在,真正體現了“實”字,現在的關鍵是要落實好。
在10件實事中,住房、醫療、交通、教育仍是群眾和代表、委員們最關注的內容,而來自從化、增城的不少代表、委員則對涉及扶貧和農村發展的實事最感興趣。
市政協委員、一汽巴士董事長張偉雄呼吁,在廣州的主干道打通一個專用道給出租車以及兩名乘客以上的私車,作為“快路”,緩解交通高峰期堵塞以及打的難的問題。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增設70公里公交專用道,這都是大實事!”市人大代表、新穗巴士紀委書記葉雪文建議進一步實施公交低票價政策,“現在是累積15次才打折,我建議直接打六折。”葉雪文說,目前市區公交出行比例不足40%,而新加坡為63%、香港為90%,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還是不夠。
市政協委員張偉雄建議公交直接打5折:“如果直接打5折,住在廣州的人都會鼓掌!”
“豪宅不怕升,炒家要炒,就給他們炒嘛!”市政協委員胡偉民認為,住房保障關鍵是公租房要跟上。
市人大代表高龍為村道“亮化”擊掌叫好:“路燈多了,山路就不再黑乎乎,村民幸福感就更強了!”
市人大代表駱志榮說,十件民生實事里,如扶貧開發、社會救助、免收貧困家庭學生中等職業教育學費等,都體現對群眾的深切關懷,必定能提升群眾幸福感。
今年抓好“八項重要工作”③
加快事權改革深化大部門制
報告摘要
(五)繼續推進先行先試,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以富縣強鎮、簡政強鎮和簡政強區為主要內容的事權改革。深化大部門制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抓好廣州開發區創新發展模式、增城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等改革試點工作。
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國有企業上市步伐,力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增長30%以上。
改革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在部分街道開展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改革試點。
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加快推進南沙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范區建設。
打造名鎮名村扶持現代農業
報告摘要
(六)大力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村發展水平。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統籌城鄉資源配置,加快建設農村安居、污水治理、路網體系、供電網絡、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等重大項目,逐步形成覆蓋到村、延伸到戶、城鄉銜接的基礎設施網絡。打造一批名鎮名村。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提高農村低保水平,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
扶持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萬畝蔬菜設施栽培基地。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
壓縮公務經費增加民生投入
報告摘要
(七)促進社會事業新發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提升文化軟實力。繼續抓好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整體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實行“五個壓縮、一個增加”,即:壓縮黨政機關辦公經費、公務接待經費、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出國經費,增加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切實做好充分就業工作。逐步解決我市農轉居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農保制度的并軌銜接問題。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參保人醫療保障待遇。創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完善行政問責建節約型政府
報告摘要
(八)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深入推行政務公開,推進網絡問政常態化、制度化。健全完善行政問責制,強化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切實提高行政效能。推進跨部門并聯審批,推動行政審批透明、規范、高效。
加強廉政建設。堅持廉潔辦各項事業,建設節約型政府。
“實事”3大變化更重民生
1月26日,市政協十一屆二十四次常委會議召開,市長萬慶良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起草情況的說明,列舉了今年十件民生實事。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要辦好的十件民生實事,兩相比較,“10件實事”內容有所變動。
第一件實事即有明顯改動。關于扶貧開發,征求意見稿提出確保到2012年底,80%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80%被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正式報告中80%變成了“所有”。
正式報告將征求意見稿中“推進‘無線城市’免費上網”換成了更加民生的“提高社會救助水平”。
正式報告還將“加大高架路橋噪聲污染整治力度”改為涉及范圍更廣、群眾更關心的“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內容。
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認為,從征求意見稿到正式報告的這些變化,一方面充分表明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治協商的作用,另一方面修改的細節也表明了對民生的高度重視。
社區管理學習香港經驗
報告提出要改革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在總結“十一五”工作時也提到“學習借鑒香港先進經驗,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方式”。
昨日,列席此次人大會議的廣州市民政局局長李治臻表示,廣州正在學習借鑒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先進經驗,從居民最需要的服務入手,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方式。
目前,全市共有20個街道開展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試點建設。學習新加坡家庭服務中心的做法,并結合香港經驗,開展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試點建設工作。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為居民提供政府交辦的各項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的基礎上,要因應社區居民的需要,提供針對性強的社區服務,切實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