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勞動關系網 >廣州新聞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廣州市2011年上半年勞動報酬比增加15%

  
   新周伊始,一份統計報告就很振奮人心:上半年,廣州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為722.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1.65億元,同比增長18.3%;人均勞動報酬為2942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65元,同比增長15.1%。報告還顯示,從行業分類看,人均勞動報酬增加的前三甲分別是金融業、采掘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以增幅15.4%居首;從地區來看,天河區的增速度最快,高達27.3%。
   哪些行業收入增長最快?
   金融、采掘、文體娛樂
   從各行各業看,19大行業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均有較大程度增加,增加的絕對量位列前三的行業是金融業(17273元),采掘業(8379元)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573元)。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業有9個。其中超過4萬元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金融業(80830元),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44374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44294元),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2916元)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41086元)。
   以上數據表明,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壟斷行業的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較高,而傳統農業和充分競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的人均勞動報酬相對較低。
   哪個區從業人員收入增長最快?
   天河、海珠、從化
   廣州市各區(縣級市)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全市平均增速為18.3%。其中,天河區的增長速度最快,高達27.3%,海珠區和從化市位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別是21.0%和20.8%。高于全市平均增長速度的有4個區,番禺區的增速為18.5%。白云區增長速度最慢,僅有12.3%。(有各區詳細數據表格)
   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為3942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247元,同比增長15.4%,同比增速是2010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的近3倍,超過其他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同比增速,躍居各種登記注冊類型之首。集體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為14387,比去年同期增加1161元,同比增長8.8%;其他單位類型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為2461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69元,同比增長15.3%;
   追問
   為何多數受訪者對“增收”沒感覺?
   上半年,廣州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為722.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1.65億元,同比增長18.3%;人均勞動報酬為2942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65元,同比增長15.1%。也就是說,上半年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達到近5000元/月,比去年同期每月增加近650元。
   記者隨機采訪了金融業、媒體、高校等多多個行業的十幾名工作人員,僅有一位律師表示自己上半年收入有所增加了,其他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感受到有“加薪”,甚至有人還覺得收入在縮水。某大型國企的資深員工王先生就苦惱地表示:“我們還降薪了!”
   對此,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3月1日起,廣州市(除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市、增城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從原來的1100元/月調整為1300元/月,增幅達18.2%;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市和增城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從原來的960元/月調整為1100元/月,增幅達14.6%,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增資效應。另外,本次統計口徑為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不包括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鄉鎮企業從業人員,是面向勞資口而非全社會,因此數字顯得比較高。
   反思:新興三產難填就業缺口
   報告中還顯示,至6月末,廣州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總數為245.16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80萬人,同比增長2.4%;職工人數237.89萬人,增加5.54萬人,同比增長2.4%;在崗職工人數為235.44萬人,增加5.82萬人,同比增長2.5%。
   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總量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員。至6月末,廣州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總量比去年末減少1.21萬人,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減少1.75萬人,下降2個百分點。而以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新興第三產業對就業的貢獻還比較低,未能彌補低端產業轉移所造成的就業缺口,不同忽視。
   報告還分析指出,今年以來,勞動密集型和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加大,加上宏觀貨幣政策緊縮的加碼,一些中小型企業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使就業問題更加突出。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來源:互聯網 時間: 2011-10-13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